延安子长市:智慧农业 让老百姓种地看数据

时间:2021-12-09 14:23:14  来源:子长融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延安子长市:智慧农业 让老百姓种地看数据

​传统农业碰撞“智慧”大脑会有多酷炫?子长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起了多个智慧农业园区,在这里,种田不仅要“靠经验”,更要“靠数据”。

(点击视频观看)

传统农业碰撞“智慧”大脑会有多酷炫?子长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起了多个智慧农业园区,在这里,种田不仅要“靠经验”,更要“靠数据”。

走进子长市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的温室大棚,沉甸甸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技术员路红中正在观察西红柿叶脉。她告诉记者,为了挑选秋冬季适合陕北地区栽植的西红柿,今年9月份,园区选取了10个品种的西红柿进行试种,通过对比,罗拉和东圣T05两个品种表现突出。

子长市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的技术员路红中向记者表示,主要针对抗病毒这一块儿来选择品种,这两个品种在这个茬口,综合抗性,特别是对病毒这一块儿比较突出一点,主要就是针对这两个品种推广给老百姓。

为了满足蔬菜生长所需的最佳光照、温度和湿度环境,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还打造了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和放风控制设备,实现自动卷帘、自动放风和在线监控,既节省了劳动成本,又提高了蔬菜品质。

子长市蔬菜开发中心主任许建军向记者表示,这个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可以观测到温室里光照温度湿度等小气候环境,还可以观测到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再就是可以实现远程的灌溉,帘被的卷放的远程操控,再就是水肥的一个精准的灌溉,每一亩就是一个棚,这一茬可以增收2000多元。

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于2013年建成投运,现有高标准智慧大棚22座,孵化农户400多户,培训菜农3万多人次。

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引进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10多项新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下一步,全力打造秀延河川,绿色蔬菜产业带,助推乡村振兴。

在建设好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同时,为提高马铃薯种植的科技含量,2012年子长市建成了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马铃薯脱毒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实现了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子长市薯类研究所所长杨雷雷告诉记者:我们种培室主要是承担试管苗的繁育,现在推广的品种是夏季的马铃薯是费乌瑞它,秋季的是青薯九号和克新一号,今年还在榆林引进了希森六号,榆阳红和黑金刚这三个马铃薯品种。”

现在,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已经面向群众积极推广“脱毒良种、机械起垄、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七大高产栽培技术。

到目前,已经对脱毒种薯进行生产繁育,预计明年可以生产100吨左右的脱毒种薯,后年可以产到1000吨左右。现在设计的话可以每年生产200万株脱毒试管苗,1000万粒原种,1500吨的原种,这个产量可以满足子长全市老百姓的种植。

现在,子长市已经推行智慧设施大棚4000亩,实现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及专家智慧互联互通,农业不仅可以远程操作,更能实现高效、高产。(杨晓翔 黄建斌 )

编辑:徐新新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