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信息处置中心下沉干部,依然在社区忙碌着,数十位女同志,下沉的社区遍布全市。
她们是秩序维护员、扫码登记员、信息录入员、医护人员的助手、小区群众的“跑腿儿”。她们一直坚守在一线,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姿。
第一批在电子正街社区下沉的张昭,家住曲江,每天来回二十多公里赶到社区。女儿才2岁,为了减少接触,下沉后她一个人住在北郊,只有每天中午吃饭时,能和孩子通过视频“见见面”。
在社区,核酸采样工作通常都要持续好几个小时,人多的小区,从白天做到晚上,也是常有的事,周美琼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在这扫码、请在这里排队、保持间隔距离……”下沉的日子,这些话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尽管喉咙干痛,防护面罩上的雾气凝成水珠一道道滴下,只能透过缝隙去辨认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她们也没喊过一句苦与累。
电子二路东社区一小区的核酸检测地点设在地下车库,一次排队的人群中,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在《听我说谢谢你》的音乐中突然跳起了舞。那一刻,正在扫码登记的信息处置中心下沉人员冯皎月眼眶湿润了,她说:“那一刻我觉得一切的辛苦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作为城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部门,信息采集科负责人李聃,将日常工作经验运用到社区防疫工作。将所在小区常住人口数据录入并导出透视表,与核酸检测情况做对比,从而掌握核酸检测的实时情况,为核酸检测“不漏一人”加强了保障。
信息采集科的尤苏杨记得刚开始下沉社区时还下着雪,小区里很多热心居民送来了“小太阳”和暖宝宝。“甚至还为我们提供了网线,午饭也是蹭‘百家饭’。居民的热心帮助和慷慨解囊让我倍感温暖。”
在信息处置中心发布《告全体数字城管坐席员倡议书》后,坐席员舒亚也在社区当志愿者:“天这么冷,看到排队的人群,我能做的就是一刻不停地敲键盘。这个时候能做点什么,感觉心里特别踏实。”
坐席员陈多妮在社区志愿服务时,从挨家挨户摸排登记的“敲门”行动,到帮扶慰问孕妇老人等特殊群体,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她说:“在一线值守,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物,感受的是心灵的抚慰。”
西安市城管局信息处置中心主任万红芝也曾带队在雁塔区电子二路东社区下沉。她说:“这一次,我们的单位女同志关键时刻迎难而上,她们是妻子、母亲、女儿,也是战‘疫’的女战士。”
从严守小区巡查管控,到上门递送隔离通知书。从居民电话需求,到服务上门送菜、送煤、买药、买电。疫情当前,这些身材娇小纤瘦的女同志们全力以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西安。
编辑:赵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