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空港新城将入区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专门成立工业和信息化局,针对性地提供各方面服务,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
本轮疫情发生后,空港新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结合辖区实际,全面做好企业疫情期间生产生活保障,实现了规上工业和产业园区企业的“早复工、早生产”。
“管企业”变“管园区” 防疫生产两不误
疫情期间,新城工业产业园区留守企业33家,在岗人员1283人,对于涉及民生保障、防疫物资生产和需连续生产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园区(厂区)为单位,联合园区物业、厂区企业,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下,对园区封闭管理,并做好生产、生活物资保障,确保符合条件企业继续生产。
园区进行消杀工作
按照新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工信局还根据产业园区分布,在人数相对集中的临空产业园、梅里众诚(中南高科)、西安微电子研究所空港园区,设置1个核酸检测固定点位、2个流动点位,组织13次核酸检测,其中全员核酸9次,保供企业4次,涉及人数9102人次。尤其是,提前统计应检测人员信息,分批通知,使用“核酸检测身份核验系统”,逐一销号,确保“不漏一人”。
使用“核酸检测身份核验系统”进行核酸检测
针对疫情防控初期部分企业存在生活物资采购难问题,发展改革局、工信局组成企业服务组,第一时间联系新城保供商超,与企业建立结对帮扶,保证企业生活物资充足,并为企业发放免费蔬菜3批次,合计6500斤。此外,为13家保供企业办理市级通行证33张。
与企业建立结对帮扶,保证企业生活物资充足
“全面园区管控”变“企业个性服务”
提前着手,分批组织返岗
在疫情防控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提前对相关企业信息进行摸底,并制定人员返岗方案,依次保障辖区员工—西安低风险地区—外地低风险地区员工逐步返岗,并将名单按社区推送各街镇。
特事特办,避免“一刀切”
在产业园区封闭管理期间,应区内承担国家重要科研生产任务企业需求,结合防疫工作实际,在报请新城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为园区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固定大巴车“点对点闭环接送、园区家属区闭环管理”模式,帮助企业西安市低风险地区员工往返通勤,解决企业科研人员短缺问题。
有求必应,首问负责,解决企业突发问题
1月5日晚,山海航空在岗员工突发脑梗,工信局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联系街办、新城疫情防控指挥部、定点医院开具相关证明,及时就医,并于当晚脱离危险期。1月14日,临空产业园两家航空培训企业因疫情导致培训学员滞留,工信局收到求助后立即安排专人负责对接企业、街办、新城疫情防控指挥部,落实中巴车“点对点”分批接送至高铁站离市返乡,截至1月19日,44名滞留学员全部返乡。
因临近春节,除陆续放假企业外,空港新城规上工业和生产型企业已全部复工。目前,到岗率平均70%,最高78%。
编辑:赵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