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强调突出文旅融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宝鸡市渭滨区紧扣“二十字”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坚持选优派强,夯实驻村帮扶力量,坚持优化服务,强化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聚焦产业文化生态三驱动,实施“三四五六”战略,加快编制全区总体规划,助推落地见实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契合乡村地域特色,依托优势资源,渭滨区以建设农业产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孵化实训基地为抓手,致力打造农业产业链,创建“五宝”农产品品牌。石鼓镇依托地域优势,通过“合作社+脱贫户+基地”运行模式,先后吸纳407名脱贫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农业种植产业,同时抓紧建设智能冷库,为脱贫户稳定增收提供保障。2021年全镇合作社投资3000万元,规划建设市区周边目前库容量最大、功能最完善,覆盖冷冻冷藏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区、配送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的智能冷库。现已完成90%进度,预计今年3月底建成,年吞吐量将达到6000吨,可带动周边脱贫户60多人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2.5万元左右。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特色文化内涵不仅是乡村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产业附加值的重要资源。渭滨区强调突出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着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神农镇以人文古迹为轴线,坚持在运用文化底蕴上下功夫,启动“炎帝故里、精彩渭滨”系列文旅活动,规划乡村旅游新路线,按照“一轴两翼六单元”思路,先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太平庄村乘势而上,依托古鱼公园,积极开发“棋盘沟”旅游项目,目前景区内已完成了步道修建、景观修复,下一步将补充完善垃圾桶、公共厕所、导览牌等公共基础设施,预计今年建成对外开放。另一方面,神农镇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如在全镇开展诚信社会建设,大湾铺村成功创建“信用村”,让村民能充分享受贷款优先满足、利率优惠到底、手续更加简化的惠民政策。
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推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用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到水、留得住乡愁。近年来,渭滨区紧紧围绕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区目标,清理“三堆”,治理“三乱”,推进厕所革命,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高家镇作为渭滨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硬化、绿化、净化进一步向亮化、美化、文化延伸。其中,上川村以山水、田园农耕为依托,打造生态观光和农耕体验区,组织村内能人巧匠利用废弃材料设计造型,制作木雕等景观小品,形成村域名片,晁峪村给“三堆”安家,在空闲地方建立起篱笆式菜园,并创新打造古风特色街区,一幅幅高颜值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渭滨大地上不断呈现。
编辑:赵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