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红井子作业区位于宁夏盐池县,是一块有着光荣石油会战历史的热土。
近年来,面对油藏递减较快、上产压力巨大、基础管理薄弱、疫情繁杂反复等诸多困难,红井子人奋勇拼搏,攻坚克难,以滚石上山的决心和勇气,全力以赴奔赴夺油上产最前沿。
2月份,原油日产突破900吨的捷报传来,更是为红井子这块创业的热土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半年注水增注1500方
水是油动力。近年来,随着老油田递减快、油藏稳产难度大,有着光荣会战传统的红井子人,直面注水问题,在千里油区掀起了一场注水大会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21年3月,由技术管理室副主任张润、工程组技术员袁海运牵头,开始了以姬九联合站为重点的老旧注水管网更换工程。
可是刚刚准备大干一场的俩人,便遇到了一个个棘手的难题。由于站点投运时间长,站内整个管网走向不清,管线的失效闸门较多,卸压困难,再加上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整体工作推进较缓。
干在前头,急在心头。
“硬着头皮也得把它拿下。”张润心里暗暗发誓。
于是,他和袁海运分工协作,翻阅历年资料、查阅多项报表、请教老师傅、老专家,终于把整个地下流程摸了个“门儿清”。
啃下了“硬骨头”,就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施工现场,张润在现场整体负责,由中心站干部陈云冲、白正辉负责协助,切换流程、连水龙带、更换管网,在保证联合站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用了整整两个月完成了联合站整个注水管网更换。
此外,该区还强化日常洗井、挤注等辅助作业,开展高压欠注井治理。那段时间,是袁海运最忙时候,因为一个施工现场的监护都不能少。每天早会后,总能看到穿着工衣、夹着本子、带着安全帽的袁海运,一路小跑,跳进皮卡车里,奔赴施工现场,沟通、协调、安排、处置,一天下来,100多个电话都是常事儿。
基于此,从2021年至今,红井子作业区的开井数从143口上升至215口,注水量从1900多方稳增至3500多方,对应油井递减由3.25%降至11.17%,含水上升幅度由0.95%降至0.40%,降低效果明显。
2022年1月,该区强化注水井消欠管理,实施挤注作业20井次,保障日注水量3500方任务,进一步巩固了注水大会战的成果。
17天投产42口新井
“一个月内完成42口新井投产任务!”这是红井子人立下的“军令状”。
号角响,闻令动。为了早投产、早拿油,红井子人克服冬季极寒天气,抢抓进度,分工协作,全力以赴打响了新井抢投大会战。
可是产建战场点多面广、生产建设管理难度大、人员紧缺任务重等异常艰巨的现实,能完成任务吗?
困难面前勇者胜,办法总比困难多。
作为红井子新井抢投工作的“指挥官”,作业区副经理韩涛从钻、试、投及地面场站建设间来回穿梭,迂回协调,实现了各间工序的无缝对接,增加了有效生产时间,保证了产建工作安全、优质、高效推进。
生产运行室副主任杜金涛,负责组织协调投产装机、连接流程、安排处置投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安全环保室苏会军负责现场安全监护,盐四转中心站站长宋文潭负责中心站具体的安装储罐、低压线路、装机下泵的抢投组织……
一群人,一条心,一股劲,一气呵成。
12月12日完成投产4口,15日再投6口,17日至23日,7天抢投16口新井,安装抽油机17台,实现了新投工作的高速度、高质量,书写了红井子新井抢投的速度与激情,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
“小将”个个顶呱呱
为了保证油水井数据录入,确保基础资料精益求精,技术管理室夜晚总是灯火通明,90后、00后小将已然挑起了大梁。
92年的陈宇钦紧盯现场,负责修井施工作业,保证修井质量,最大缩短修井时间;95年刘国平分析油藏,负责重点油藏监测、油井取样管理,确保第一资料的准确率;96年的地质技术员马小军负责日常报表等资料及动态监测实施管理;00后的夏国栋负责措施方案编写,与修井组合理安排上修井及新井动态变化……
正月初一晚九点多,正在加班的袁海运被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盐四转气网运行不畅,整个干线来气量减少,轻烃厂产量下降,下游联合站系统运行受到影响……”
了解了情况后,袁海运便迅速奔赴现场。随后发现,盐四转中心站党支部书记刘小鹏、副站长马忠军已提前到达,正在进行应急处置。
天太冷了。不一会儿,他们嘴里、鼻孔里呼出的团团热气,就凝结成一层层霜花,冻结在红工衣棉帽四周,恰似一顶顶银色的头盔,戴在他们那冻得通红的脸庞上。这时,水罐车的自吸管线也冻住了。没办法,大家就从生活区一桶一桶地提热水,经过1个多小时的连续接力,终于将冻堵的管线解开。随后倒改流程、观测压力、监测运行,经过近8个多小时的奋战,直到正月初二清晨,系统运行才终于正常……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这些90后、00后“小将”,面对发展重任和急难险阻,争先锋,站排头,豁得出、冲得上、挺得住,勇当夺油上产的“硬核”排头兵。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看呐,刺骨的严寒无法阻挡红井子人上产的脚步,凝结的霜花是他们奋勇拼搏的勋章。
50多年前,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豪情与干劲,红井子人穿越呼啸的风沙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用厚重的业绩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50多年后,本着“开拓创新、务实奉献”的担当与使命,红井子人攻坚克难,为油拼搏,挺直脊梁,释放采油“排头兵”应有的正能量。
一路风雨一路行,无限风光在远方。900吨只是一个起点,红井子人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困难和磨砺,在泥泞中行走,在困难中前进,为长庆油田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通讯员:张莹)
编辑:马喆
忒色 龙湖西安香醍天街,致力于打造满足顾客购物、休闲、社交及娱乐等需求的品质生活空间,为亲子家庭成长之路提供美好的品质生活陪伴,而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精神闻名全球的知名玩具厂商多美卡,也始终坚持以玩具激发孩子们的内心热爱,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 2025-07-31
忒色 ◆早餐 2025-07-30
忒色 “院子收拾干净后,特别受前来研学的团队和避暑游客欢迎,房间早早就被预订完了 2025-07-29
忒色 本报记者 刘枫摄本报讯 (记者 刘枫 王姿颐)7月27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青年和平对话会上,由西安外事鼓乐团13名艺术家演奏的唐代宫廷乐舞《七德乐》,赢得现场中外嘉宾的阵阵掌声 2025-07-28
忒色 这是西安铁路局开行的首趟红色照金旅游专列,旨在通过“全民健身+红色教育”的创新形式,让游客在旅途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2025-07-28
忒色 本报记者 李旭佳文/图毛茸茸的圆耳、微龇的小尖牙……近几个月,中国潮玩泡泡玛特旗下IP——Labubu在全球掀起热潮!从“00后”王莎莎对收藏超50件Labubu玩偶的热爱,到二手市场限量款溢价超200%的疯狂 2025-07-23
忒色 2025-07-21
忒色 7月15日,“2025著名媒体+网红大V恩施行·走进地心谷”活动的探访团成员作为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的首批体验者,在产品全球首发式结束后,搭乘悬崖列车与“探险方舟”,贴壁“飞行”,探秘地心,解锁“地心引力”新体验 2025-07-16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