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五)| 渭南公司:点亮,华山之巅!

时间:2024-06-21 16:26:11  来源:国网陕西电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五)| 渭南公司:点亮,华山之巅!

这是华山光明的火种!这是电力人智慧的坚持!这是中国伟大的“军魂”!一条电缆线 约定顶峰超时空时间来到2002年3月,说起这一天,国网华阴供电公司的老员工们都为之振奋

编者按:“让历史活起来,让精神传下去。”站在光的起点,点亮一带一路的漫漫征途,在陕西电网发展进程中,那些人、那些故事和那些曾经辉煌过的老物件,是岁月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曾经的拼搏奋斗、曾经的探索创新、曾经的追赶超越,都是我们赓续前行的底气和力量。敬请关注由国网陕西电力党委宣传部倾力打造的“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本期刊发来自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华山通电的故事。

0de9860239e5b47d80f6adc5817a4358.jpg

10千伏供电线路通上华山顶峰

走进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华阴电力档案馆,有一段历史至今熠熠闪耀、历久弥新,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旧书籍、剪报和视频记录着华山通电前后的点点滴滴。“华山天险,谁与争锋。”把电送上华山,这一壮举,凝聚了电力人的智慧和勇敢、责任与使命,书写了供电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当夜幕降临,居住在华山脚下的人们,都会看到华山峪内蜿蜒而上,直到山顶,形似龙盘的闪闪路灯,像天上的启明星,引导着来自八方的游客,向顶峰攀登。

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呀!“夜行险峻峰,晨起看日出”已俨然成为一种旅行时尚。可是,你能想象吗?就在四十年前,华山的夜晚还是一片漆黑。这灯光来之不易,它渗透着一代人毕生的经历和心血。

4b58815837afb0115573e4812f5c2e10.jpeg

1986年,设计人员为华山峪道通电勘测线路走径

3dd621ad889febeebcf232fcfd6e9ba6.jpg

架空线路施工

a57e12af0ed6a9e62a2aa5600e282a31.png

手拉肩扛运电缆登顶峰

一张设计图 千磨万击始出征

悬崖峭壁立孤峰,峰头却有丽仙庄。

华山的美,美在其险。古时候,游人登山,最多上到北峰正西面山梁上的北斗坪,仰望东南,看华岳绝壁,所以民间才有了“朝北斗、望华山”的说法。山上奇峻天险,沿河曲弯,绕山过涧,有道士跳石过滩、翻沟跃岭、攀石登山。李白醉酒,夜上华山,早晨酒醒不敢下山的故事,不知真假,却讲了一年又一年。

改革开放后,旅游业起步,拓宽了登山路,遇河架桥,凿石开山。也就是这个时候,夜游华山成了一大特色。每到夜晚,成千的游客,带着手电筒,徒步登山,山上的庙宇、景点全靠点煤油灯照明,做饭、取暖则用柴火或者煤。油和煤全靠平时人力担运上山。送电上山,此时成了华山风景区讨论最多的话题。

原华山旅游发展集团总公司职工杨马利说:“1984年,华山通电就提上了日程。1986年5月,召开了启动大会。我们进山勘察十几次,确定方案。当时的技术只能做架空线路,但其实景区最好是用电缆,不影响风景。太高太险的地方,上不去,只能沿路铺设。完成华山峪10千伏线路大约7公里、架设配变六台的工程,已经是1987年的年末,实现了华山峪青柯坪以下通电。这在当时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可是我心里一直有遗憾,没能把电通上顶峰。”

162011ce583c24f43ebea92d03a3bb0d.jpg

运电缆的“长蛇”通过华山门

b077317170883a4e9f0f2bae1841be92.jpg

雪天运送电杆

e47c6158698b88b6423caf44ae3d91aa.jpeg

职工协力运送电缆

一声号子响 军民协力上五峰

杨马利的遗憾一放就是8年。

1994年,华山的年登山人数已达百万,全国各地的游人慕名而来一睹华山之俊秀,而华山的奇险又令很多人望而却步。游客的留言册里,建索道的呼声越来越大。承担着重要气象任务的西峰气象站也急需电源和通讯升级。众多的和声汇聚成急切的催促,华山顶峰通电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原华阴电力局书记张海坤说:“要通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变压器、电缆怎样运上山。华山几乎没有平路,什么都不拿,光人上来,都特别费劲,更何况背着这些东西。我们在全国找了专家,特别设计了干式变压器,这个变压器可以被拆成87件,分别背上山,再组装。电缆就更难办了,特别重,300米一整段,没有机械,纯凭人手拉肩扛,几乎一米要一个人,三百个人,行动要统一。上山的石阶一米宽,坡陡路弯,稍不注意两边就是万丈深渊,这个任务简直难于上青天。”

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华阴当地政府、华山管委会、华阴电力局、四一五团部队,四方会谈,找到了解决办法。

1994年5月,那是一个星期六,渭南供电局工程处负责,电缆班、线路班齐出动,将电缆运至山涧,同时沿途扎点保障后勤。

部队出兵四个营,千余人,沿着智取华山路,寸寸向上攀登!嘹亮的号子响彻山谷,军人的身影让人动容!

翻越青龙背,他们左手抓铁链,右肩扛电缆,脚蹬石台阶,胸贴岩石面。步步艰难,汗湿军衣。

累了,一首军歌就唱回了士气;

饿了,啃着咸菜干馍也笑语盈盈;

夜晚来临,席地而躺,披着薄衣。

你们可能无法想象,千余军人,绵延公里半、道路沟两边、躺卧乱石滩、鼾声震天响的场面。就是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民子弟兵和电力铁军,鏖战三天,将电缆送上了华山顶峰,诠释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是华山光明的火种!这是电力人智慧的坚持!这是中国伟大的“军魂”!

0cefc9450e9b468e56f72f9a34460f15.jpg

电力员工检查索道用电安全

一条电缆线 约定顶峰超时空

时间来到2002年3月,说起这一天,国网华阴供电公司的老员工们都为之振奋。

华阴市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所长冯旭红说:“一生没吃过的苦,那一天都吃了。我们公司108大将,加上农电股160个农电工,所有男女齐上阵!”

扛着铜电缆,走着十八盘。Z字形的路弯拐硬急,电缆粗壮不能灵活搬运,260余人齐心协力,要走得一起走,要歇得一起放。还有后勤组送水擦汗,安全组协调指挥,大家一路向上,将电缆送至青柯坪。

原华阴电力局财务科科长戴艳丽说:“当时我29岁,那一天参与的人都不会忘,一大早集合动员,说注意事项,然后大家出发,我们还有后勤、啦啦队,给他们打气加油,在旁边叮嘱他们注意脚下,注意安全。真的是人多力量大,本来计划五点完工,结果三点我们就把电缆运上去了!”

这电缆就是为了替换1986年的架空线。山中树多草长,滚石雷雨,时间长了,架空线积累诸多隐患,加上景区本身电缆为宜,这一次换电缆,一箭双雕,既保障了安全又保证了美观。同时,也弥补了1986年人力技术不足的遗憾,像完成了一个超时空的约定。

如今的华山,白天东西索道,游人如织;夜晚璀璨靓丽,如同明珠。北峰开了咖啡店,西峰有了小客栈。“电”在这儿,不是个稀奇事儿,就像空气、水,一伸手就有。我们享受着电带给我们的温暖、光明和便利,却很少会想,这背后的故事和艰辛。

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期,你也许会看到穿“电网蓝”“红马甲”的电力员工在排查线路设备、巡视消除隐患、保障景区用电安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功,正是这一代一代的电网人,前赴后继,默默奉献,攻坚克难、敢为人先,这精神如月之升、如日之恒,点亮了华山,点亮了时代!(通讯员 苏永杰 常征 孙婧一 张争微)

编辑:任晓彤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