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华辰:传承红色基因 续写辉煌篇章

时间:2024-10-16 15:01:04  来源:中核华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核华辰:传承红色基因 续写辉煌篇章

在新的征程上,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践行核工业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中核华辰的辉煌篇章,为建设核工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1964年10月16日,那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六十年前那朵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让全世界目睹了中国挺起的脊梁,也见证了大国崛起的豪迈身姿;六十年前那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自此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更重塑了大国间的力量格局。

六十年后的今日,当我们伫立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中国核工业建设的主力军,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华辰)将坚定不移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

循着“两弹一星”先辈的足迹与荣光

时间回溯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为了打破国际核讹诈,维护国家安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明确指出要掌握原子能。为了祖国的核事业,曾在苏联原子核研究所从事基本粒子研究的王淦昌,听到国家在还苏联的债,回国前一天,他将节省下来的5万卢布(当时价值15万美元)交给驻苏大使说:“我愿为祖国还债。”师从量子力学奠基人马克思·玻恩的彭桓武,在钱三强找到他一起成立研究所时,坚定地回复:“这件事总要有人来做,国家需要我,我去。”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他回答:“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当教授的郭永怀,接触机密资料时被问道,“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他毫不犹豫地说:“不!”1956年,他和夫人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来到原子弹研制一线,直至献出生命。师从著名科学家马克斯·波恩的程开甲,回国行囊中除了给爱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外,全是宝贵的物理学书籍和资料,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祖国最需要的。

以身许国,潜心铸剑,他们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在祖国的大漠戈壁、海北高原、黄河之滨……。越是艰难屈辱,越要独立奋进。王淦昌改名“王京”,消失在国际物理学界17年;王承书三次回答“我愿意”,为国家的核事业隐姓埋名一辈子;于敏在轮椅上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距离他隐姓埋名的岁月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环境艰苦、苏联停援的条件下,核工业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国内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和工业基础,西方国家又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但邓稼先率领理论部用手摇和电动计算机、算盘和钢笔,勾勒出了原子弹的设计轮廓。在青海金银滩,李觉将军和众多普通建设者们,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支起帐篷,开启了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们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铸就了中国核事业的辉煌。

在核工业建设中传承红色基因

中核华辰作为中核集团所属一类企业,与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渊源深远。中核华辰脉承于二机部一〇一建筑工程公司,1958年初,公司参与了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决策建设的核工业首批“五厂三矿”项目中五〇四厂建设,成功建成中国大陆首座铀浓缩厂,保障了我国首颗原子弹拥有至关重要的高浓缩铀原料,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建设中国第一座铀浓缩厂,中核华辰老一辈建设者们风餐露宿,住席棚、吃糟糠饭、喝黄河水,舍家为业投身施工建设。在洪水与烈火的考验下,他们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精神,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奋斗、迎接挑战。建厂初期物资匮乏、机具缺失,山雨欲来时,为抢运珍贵的施工材料,一〇一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书记李春才同机关干部肩挑背扛,动员上百辆牛马车进行紧急运输。别人劝他注意身体,他毅然回答:“活着干,死了算”,年仅54岁却累倒在了岗位。一〇一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王银川纠治冒进风气,对施工质量严格要求,一次怒砸37榀不合格龙骨屋架,以一颗螺丝钉掉落掀起了一场设计革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些鲜为人知的先辈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把忠诚镌刻进了灵魂深处,那份对于国家和事业深沉而热烈的情感,如同奔腾的黄河般汹涌澎湃。

随着三线建设号角的吹响,公司建设队伍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一队队衣衫褴褛的工人驾驶着老式卡车从金城出发,穿越兰州,前往陕西和四川。他们中有稚气未脱的学徒工,也有怀着孩子的女同志,更有曾经保卫家园的转业军人。接到命令后,他们勇挑重担,入蜀进川,在西南的群山深处艰苦创业、全力奉献、精心施工、勇攀高峰,又一次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开拓之路。蜀道天险,道路狭窄曲折,物资输送变得异常困难,建设队伍艺高人大胆,使用两辆卡车同步搬运高达25米的天吊设备;当大型机械无法直接抵达施工现场时,工人们化整为零,巧妙地将其拆分,以蚂蚁撼大象的决心,以小刀锯大树的毅力,成功完成了八一四厂、四〇五厂等多个关键工程的建设,推动我国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增强了国防实力,为国家安全铸就了坚实的后盾。

昂首迈入深化国资央企深化改革的快车道,牢记党的嘱托,担当祖国需要,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中核华辰的血脉之中。“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核华辰人奋勇向前。老一辈核工业人那种忠诚、自律、恪尽职守的精神气质,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核华辰的企业文化中。新一代的中核华辰人,在先辈的感召下,继续扎根戈壁,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2015年的那个夏天,南京的繁华与甘肃的荒凉之间,许相宗夫妇的选择,成为了这段传承故事中动人的一章。当妻子邱玉婷以温柔而坚定的声音问出那句“你愿意和我做一辈子扎根戈壁的筑核人吗?”时,许相宗的心中涌起的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与共鸣。他没有丝毫犹豫,放弃了大城市的安逸与舒适,携手妻子,踏上了前往甘肃的征途。在甘肃项目部的日子里,许相宗和邱玉婷成为了戈壁滩上最坚韧的守望者。11月的西北,寒风如刀,飞沙蔽日,但他们却在这片不毛之地上,用双手和汗水书写着属于中核华辰人的传奇。挖地窝子、住帐篷、喝盐碱水、昼夜值守……这些看似平凡却又极其艰苦的经历,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手生了冻疮,耳朵冻得通红,脚被冻裂,但心中的信念却如同火焰般炽热,从未熄灭。在彼此的鼓励与支持下,许相宗夫妇不仅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更在工作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不懈的追求。他们精益求精,完成了诸多重要子项施工任务,为中核华辰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23年,许相宗荣获中核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中核华辰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

在接续奋斗中续写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核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核工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方位推进强核强国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中核华辰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以改革精神奋力在政治忠诚的锻造上取得更大进展,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内涵,丰富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打造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核工业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严守核安全底线红线,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高水平核安全保障核事业高质量发展,秉承“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确保核安全“绝无一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砥砺前行。从“两弹一星”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到中核华辰先辈们的艰苦创业,再到如今中核华辰人的坚守与传承,红色基因在这片戈壁滩上代代相传。中核华辰人将继续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上,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践行核工业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中核华辰的辉煌篇章,为建设核工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编辑:孙洁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