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 陕西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时间:2021-08-27 17:05:49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闻发布会 | 陕西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8月24日10时,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8月24日10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37a3805212b072d58d5df996f09499f5.jpeg

省生态环境厅排污许可管理处(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余林、四级调研员赵亚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6db4259d7355624994bcaa9bdf2ca55b.jpeg

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主持发布会

b88f10d2e0750917a4e9bb44afbf3b79.jpeg

余林介绍《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问答,小编带你来盘点:

媒体问答

陕西农村报

您好,刚才发布辞中提到了要做好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请问都有哪些具体活动?谢谢。

余林:谢谢你的提问。经国务院批准,8月25日为我国第九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为做好2021年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在三秦大地营造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浓厚氛围,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安排,我厅结合我省实际将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

一是举办陕西省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将于低碳日当天,即明天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行。介绍陕西低碳十年成果,发布《2021全国低碳日陕西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养成低碳行为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有识、有责、行动的低碳达人和绿色低碳企业。

二是召开减污降碳、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三是举办2021年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组织党政机关、学校、社会公众等,开展低碳环保知识网络答题活动,宣传普及低碳理念。通过展板介绍、印发低碳知识手册等形式,全面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科普知识。

四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宣传绿色低碳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全省发送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科普短信提示。

五是开展低碳试点省十年成果宣传短片展播 。在公众场所通过视频展播的方式,宣传陕西低碳试点省十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结构调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国家级低碳试点市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六是指导全省各市区开展丰富多样的低碳日宣传活动。按照我厅统一安排,各市区将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其中西安西咸新区、商洛市、安康市、延安市等地将结合各自特色,积极宣传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及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好的做法。谢谢。

陕西日报

您好,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一个月时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02万吨,累计成交额3.55亿元。请介绍一下,我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情况?谢谢。

278f4a2a98d47e548a36d49c011a9832.jpeg

赵亚军:谢谢你的提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之一。今年7月14日,生态环境部赵英民副部长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了全国碳市场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纳入了八大行业(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八大行业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中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入市交易。

我省高度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将全省八大行业碳排放核查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协作在省环科院设立了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在经费和技术上提供了保障。同时,作为碳市场省级职责部门,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八大行业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按照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八大行业重点排放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夯实数据基础,为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做好数据支撑。

二是加强能力培训。我厅多次邀请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发展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专家对我省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企业开展关于政策解读、核算方法讲解及数据填报培训。对省内发电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和管理的系列培训,为发电企业答疑解惑,指导企业按时保质完成在线填报工作、碳配额发放、账户注册登记,交易账户开设等工作。目前我省纳入全国碳市场的63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已具备交易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碳排放核查制度的执行落实,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继续对我省纳入全国碳市场的63家发电企业进行帮扶指导,指导企业根据各自碳排放配额情况入市交易,完成首个履约期的履约工作。谢谢。

中国城市报

您好,刚才介绍到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请问我省在相关技术应用方面的进展如何?谢谢。

赵亚军:谢谢你的提问。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下简称CCUS)是国际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大规模快速减排、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将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深部地质储层,实现二氧化碳与大气长期隔绝的技术。采用二氧化碳驱油和传统的用水驱油相比,能够降低原油黏度,改善流度比,增加流动性,继而提高原油采出率,同时CCUS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积极意义。

我省拥有全国唯一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延长石油集团和中石油长庆油田两大油田公司,同时我省也是全国最大的化石能源产地,在地质构造、产业链、创新链方面具备最好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实施条件。我省碳排放源高度集中在陕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稳定且二氧化碳封存潜力以千亿吨计,这一区域的源汇匹配度高,可以最大化降低封存成本,具备最好的CCUS实施条件,也是中国CCUS示范项目最多、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区。同时我省具有国内最完整的CCUS产业链、供应链,80%以上的材料、装备可以实现自主制造。

我省在CCUS技术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已建成长庆油田定边黄3区块5万吨CO2驱油与封存示范项目;延长石油靖边油田CO2驱油与封存示范项目供气的榆林煤化工5万吨/年项目;兴化集团的宇气体有限公司8万吨/年食品级CO2捕集装置(煤制合成氨过程),陕煤化集团所属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3万吨/年食品级CO2捕集设施(煤制合成氨过程)和陕西宝鸡凤翔工业园陕西裕隆气体10万吨/年CO2捕集设施(煤化工)。今年6月25日,榆林神木市的国能锦界燃煤电厂低浓度15万吨/年燃烧后碳捕集设施建成投产,是目前已建成的国内规模最大的碳捕集项目,标志着陕西的CCUS从高浓度煤化工尾气捕集CO2,逐步转向排放高、捕集难度大、排放CO2浓度低的燃煤电厂捕集。

目前,我省已形成省级主管部门规划引导,科研机构技术服务,高排放企业率先捕集,油田公司注入封存试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陕西CCUS发展模式,构建起了“1+1+N”有序发展格局。谢谢。

西部网

您好,刚才介绍到我省正在开展碳排放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点,请问,我省开展试点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谢谢。

余林:谢谢你的提问。实施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评价管理统筹融合,是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协同增效,实现固定污染源减污降碳源头管控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我省作为生态环境部确定的碳排放评价试点省份,向生态环境部报送了试点工作方案,同时根据碳排放源构成特点,在煤化工行业试点的基础上同步开展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下一步将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发布试点相关文件,明确煤化工、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在试点的两个行业新建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要增加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明确建设项目二氧化碳的产生节点,开展碳减排及二氧化碳与污染物系统控制措施可行性论证,核算二氧化碳产生和排放量,分析建设项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出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二是全面调查我省已投产煤化工、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情况,基本摸清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建立行业碳排放量测算方法以及行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和方法。

三是完善项目环评管理要求。建立煤化工、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环评碳评价管理体系,明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管理等要求。

我省计划用1年的时间完成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通过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衔接落实有关区域和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运输、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要求,力争形成碳排放评价可复制推广经验,为建立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奠定工作基础,推动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谢谢。

编辑:徐新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