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考察时,称赞当地木耳是“小木耳,大产业”。对外地人来说,木耳俨然成了这个位于秦岭腹地山城的代名词。其实除了木耳,柞水县的生态医药、生态旅游发展近年来也卓有成效。那么山城柞水,是怎样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桥梁?走出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特色发展之路的呢?一起来看。
地点:商洛市柞水县柞水科技孵化产业基地
“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两个黑木耳的样子就不一样,一个是这种非常肥嫩的,还有一个是半贝壳状……”
画面中的这位带货主播叫郭婉君,每天下午3点,她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在网上直播卖木耳。依靠网络直播带货,这正是近年来柞水县借助互联网拓宽木耳销路,发展经济的新方式之一。
柞(座)树,是一种柞水县路边随处可见的树木,也是适合木耳生长的最佳树种。从清朝开始,柞水人便有种木耳的习惯,独特的地理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木耳格外鲜美。但由于传统的木耳种植多以家庭式作坊为主,耗时长、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
经过深入调研,2016年,柞水县结合木耳种植传统经验,集中资金资源,将木耳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通过聘请食用菌权威专家指导木耳菌种培育,解决产量低问题;通过建立合作社,吸引相关企业,解决规模小问题;通过创新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解决有的村民没钱种木耳难题;通过干部主动跑市场,用“线下对接”与“线上促销”并行方式,消除村民木耳愁卖担忧。
经过一系列举措多管齐下,如今柞水县已有木耳村46个,建成木耳大棚1960个,发展木耳产业园区6个,木耳年产值近3亿元。悄然间,“小木耳”变成了“大产业”,黑木耳变成了“金木耳”。
地点:商洛市柞水县终南山寨 农家酒馆
酒馆老板娘张金平:你好,还需要加菜不?游客:不需要了 吃饱了 那个爆炒肥肠好吃,酸菜炒鱿鱼好吃。
老板:这边的冷水鱼也挺好吃的。
游客:山好,水好,饭菜好,人更好。
这位正和客人聊天的妇女叫张金平,她是柞水县朱家湾村的村民,也是终南山寨一家酒馆的老板娘。她说只要不下雨,平日她的小院会坐满客人。2017年,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她回到家乡,在村上的鼓励下,她在终南山寨开了自己的店,人生第一次当上了老板。这一决定,让她和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终南山寨 酒馆老板娘 张金平 :以前出门(打工)只能挣四五万块钱,现在回来自己当老板,还能挣一二十万块钱,很满意。而且还能照顾到老人,照顾到娃。
当上老板后,张金平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让自家成功脱了贫。不光如此,她的酒馆还给六个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朱家湾村,像张金平一样返乡当老板的村民还有很多。依托秦岭优越的生态环境,朱家湾村的六百多户家庭中,有近四成,超过250户家庭办起了农家乐、民宿、民俗店等。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之前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毛家锋 :之前是最传统,粗放的,像伐木,盗猎,国家也不允许,另外的话,收入也非常的低。现在我们的地方资源保护的好,利用资源搞乡村旅游,比之前的话,经济效益好多了。
漫步在朱家湾村,远处的牛背梁青山如黛,脚下的溪水清澈见底。因为“景民合一”的生态发展模式,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朱家湾村,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借助秦岭中央国家公园核心区优势,柞水县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县、最佳养生宜居旅游目的地。2020年末,柞水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独特的自然环境,高达88%的植被覆盖率,一年超过335天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让林下中药材种植也成了柞水县生态致富的又一典型做法。据了解,在柞水县的一千六百多种经济植物中,药用植物占到一千多种,其中被列入中药范畴的为400种。
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药材种植、药品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中药百强企业,同时,它也是柞水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该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盘龙七片中的主要原材料,就来自于秦岭。
商洛市柞水县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政办主任 沈丹 :这就是盘龙七片里面一味主要的原材料盘龙七,盘龙七生长环境是有特别的要求,需要生长在海拔一千八百米的高寒山区,从秦岭山脉上才能采摘到,它的根茎形似龙状,所以命名为盘龙七,我们使用的是它的根和茎。
如今盘龙七系列药品,已经实现了量化生产,走向了全国市场,造福了更多百姓。同时,柞水县还先后培育了南五味子、金银花、重楼等主导品种,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新药。
商洛市柞水县特产办中药股 股长 祁少青 :我们这儿的农民会种庄稼就会种中药材,5299 0058去年我们给贫困户一亩地草本药材补贴五百块钱,菌类药材一亩地补贴两千块钱,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政府的科学规划与有力扶持下,柞水县的中草药种植面积不断增长,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84万亩,带来人均增收一千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2020年之前,柞水县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属于贫困中的贫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致富产业发展了十几年,但总是零零星星。发掘生态优势后,柞水县以木耳产业为主导,发展乡村旅游和林下中药材种植优势产业。2020年,成功摘下了贫困帽,将因山而穷的劣势变成了因山而富的优势,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编辑:赵蕴清
忒色 本届大赛旨在搭建全球资源对接平台,推动安康毛绒玩具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2025-09-15
忒色 在这一重要关头,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要坚持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大金砖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09-09
忒色 恩施地心谷相关负责人称,希望通过“双新项目”升级景区设施与服务,并以“科技+自然+文化”的创新模式,为游客提供一场集视觉震撼、身心体验与文化沉浸于一体的难忘峡谷之旅 2025-09-08
忒色 据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还将推出馆长讲展、数字展览等活动,邀公众重温抗战荣光,汲取前进力量 2025-09-05
忒色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打造“河庄坪村晚”,村歌村舞精彩纷呈、安塞腰鼓豪放激昂、乡村市集人声鼎沸……充满乡土气息与欢乐氛围的“村晚”为来河庄坪镇体验窑洞民宿的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陕北文化盛宴 2025-08-21
忒色 8月6日,人民网推出报道《店里的“老外”越来越多了》,同样以“老外”热门打卡城市——西安为例,解读“中国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在这篇文图、视频报道中,外国游客在西安做陶俑、品美食、穿汉服,忙得不亦乐乎,折射出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潮 2025-08-12
忒色 展会同期将举办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西安峰会等重点活动,将邀请近百余名行业专家出席并发表演讲,为行业赋能,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5-07-25
忒色 当青铜器饕餮纹饰在研学少年的拓片中浮现,当《诗经》雅韵随啤酒泡沫升腾——这个夏天,岐山县以一场持续4个月的“寻周记”周文化系列活动,让沉睡3000年的周礼文明走出典籍、融入市井,在古今碰撞中奏响新的乐章 2025-08-11
忒色 长安镇副镇长朱晓静介绍,除了设立文共体分中心外,长安镇按照境内3条河流划分片区,组团式设立3个联合子中心,形成“1+3+N”的文化服务网络 2025-08-08
忒色 她创办的陕西嘉林乐世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携手设立“蒲公英”社区工厂,以文创手工钩织为支点,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 2025-08-08
忒色 赛事丰富多彩 激发群众活力——陕西全民健身活动扫描八月二日,第二十届“白桦林杯”川崎羽毛球公开赛拉开大幕 2025-08-08
忒色 神话里的“哮天犬”原来真的存在! 韩城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中华猎犬骨骼系“哮天犬”原型狗是人类的朋友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