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守护生态、无人机巡护河流、“环保智慧大脑”精准治污……近年来,科技手段的不断应用,为陕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那么这些科技手段究竟是如何助力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秦岭是中国顶级生态空间,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为进一步把握环境治理切入点、明确生态提升落脚点,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开展了秦岭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初步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建设了秦岭生态遥感综合展示系统。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 曹磊:这个系统总体的设计上是基于全省的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将秦岭地区作为一个重点的区域进行重点评价和重点评估,从整体的生态、水、土、一些面源污染等多个角度开展了监测和评价,对我们监测的评估成果进行了空间化、动态化和智能化的一个展示,从而更加精准地掌握我们全省尤其是秦岭地区的生态质量的状况,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生态环境监管提供直观的技术支持。
通过开展秦岭生态综合评估,评价结果显示:2016-2021年秦岭生态质量持续向好,到2020年县域综合评价优良等级面积达到100%,2021年相比2016年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域面积增加近10%。秦岭地区的面源负荷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在遥感监测过程中,移动终端巡查系统和无人机也是科技手段运用的两大功臣。2021年,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使用省级研发的生态核查APP,调动省市县三级54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了生态遥感核查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自然生态变化详查2项工作。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质量监测室 副主任 罗仪宁:首先我们使用生态遥感监测发现的一些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大的区域,从中选取了877个点位,下发到县区一级,开展实地核查,最终的核查结果我们会上报到管理部门开展决策,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实地核查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生态修复做得很好,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会进行记录,上报管理部门,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在一些比较敏感的区域,发现了有疑似的生态破坏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也会进行记录,进行资料的收集还有上报,根据最终确定的结果上报到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生态核查APP的应用实现了核查工作的信息化、流程化、可视化,到2021年,全省683.86万个图斑精度达98.6%,对其中613个点位明确其建设情况,为管理部门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据悉,生态核查app的应用与以往相比工作效率提升6倍以上,有效推动生态破坏问题的整改。
在开展核查工作时,当遇到生态监测核查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无人机就派上了大用场。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曹磊表示,在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方面,最主要的是卫星监测之后,存在疑虑的一些图斑,这些重点的区域,另外一个还包括自然生态的保护区,部分区域是难以到达的,人员直接到达现场的困难比较高,所以说用无人机可以快速准确、节省人力地去获取相关的监测的情况和数据。
“卫星遥感+移动终端巡查系统+无人机”的监测技术网,实现了“天空地人”立体化监测。无人机不仅可以用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还可以用于执法人员开展排污口排查。
两年来,省级和有关11个城市生态环境部门采取无人机航测技术勘查与人工现场徒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了陕西省黄河干流,渭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等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及分布,并对排查发现问题逐步实施分类处置。目前全省黄河干流105个存在问题的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全面守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沿岸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到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记者看到“环保智慧大脑”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密集显示着优良天数、污染物浓度等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和污染问题处置进度等情况。
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 网格部工程师 马宇丹:我们的智慧环保系统主要就是以指挥调度平台为基础的技防系统同以网格化为基础的人防系统相结合的一个智慧环保体系。我们的指挥调度系统,首先我们在前端建设了各类前端感知设备,比如说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卫星遥感系统,烟火监控系统,激光雷达走航车系统等等,去全方位的捕获我们全市各地的环境影响因子,然后把这些捕获到的数据通通接入到我们的在线监测系统,每当我们的在线监测系统发现任何一个区域,它存在环境质量隐患的时候,就会自动在我们的系统中生成一个报警任务,然后我们通过指挥调度系统,就是中间这个系统,将这一任务指派给相关区域的一个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根据我们的调度任务中的一个报警信息以及管控建议去进行一个排查处置,及时消除它的环境隐患。
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有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烟火监控系统,水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科技化手段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智慧精准指挥,2021年,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共派发各类调度任务1.4万余起,截至2021年年底已全部处置到位,实现了污染问题全方位、全流程、高效率闭环管理,有效助推了西安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
2021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达到新监测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首次迈入全国达标省份行列。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1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1%,超过国考目标任务1.8个百分点。良好成绩的背后,科技手段功不可没。
随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陕西将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让陕西的绿色底色越来越鲜明。
编辑:小习
忒色 8月6日,人民网推出报道《店里的“老外”越来越多了》,同样以“老外”热门打卡城市——西安为例,解读“中国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在这篇文图、视频报道中,外国游客在西安做陶俑、品美食、穿汉服,忙得不亦乐乎,折射出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潮 2025-08-12
忒色 展会同期将举办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西安峰会等重点活动,将邀请近百余名行业专家出席并发表演讲,为行业赋能,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5-07-25
忒色 当青铜器饕餮纹饰在研学少年的拓片中浮现,当《诗经》雅韵随啤酒泡沫升腾——这个夏天,岐山县以一场持续4个月的“寻周记”周文化系列活动,让沉睡3000年的周礼文明走出典籍、融入市井,在古今碰撞中奏响新的乐章 2025-08-11
忒色 长安镇副镇长朱晓静介绍,除了设立文共体分中心外,长安镇按照境内3条河流划分片区,组团式设立3个联合子中心,形成“1+3+N”的文化服务网络 2025-08-08
忒色 她创办的陕西嘉林乐世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携手设立“蒲公英”社区工厂,以文创手工钩织为支点,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 2025-08-08
忒色 赛事丰富多彩 激发群众活力——陕西全民健身活动扫描八月二日,第二十届“白桦林杯”川崎羽毛球公开赛拉开大幕 2025-08-08
忒色 神话里的“哮天犬”原来真的存在! 韩城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中华猎犬骨骼系“哮天犬”原型狗是人类的朋友 2025-08-07
忒色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之路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才最终成功抵达新疆 2025-08-07
忒色 按照专家的推测,这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龟兹乐舞《苏幕遮》 2025-08-07
忒色 龙湖西安香醍天街,致力于打造满足顾客购物、休闲、社交及娱乐等需求的品质生活空间,为亲子家庭成长之路提供美好的品质生活陪伴,而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精神闻名全球的知名玩具厂商多美卡,也始终坚持以玩具激发孩子们的内心热爱,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 2025-07-31
忒色 ◆早餐 2025-07-30
忒色 “院子收拾干净后,特别受前来研学的团队和避暑游客欢迎,房间早早就被预订完了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