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 (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王伟民 王建)渭南市合阳县地处渭北旱塬,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了尽快帮助群众脱贫,合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首选之策,因地制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广“村村建园”等措施,把贫困群众纳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来,使他们收入大幅增加,实现了全县整体脱贫摘帽。
今年65岁的樊忙民家住合阳县北蔡村,多年来,全家六口人的生计就靠几亩旱田维持。前几年,樊忙民的老伴不幸突发脑梗,导致身体残疾,更是让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北蔡村村民樊忙民:“一家人就拖累住了,啥都干不成。”
为了帮助樊忙民家脱贫,镇、村帮扶干部几经考察,结合他家的实际建议他发展屋顶光伏。
村委会主任张晓龙:“他这个屋顶光照比较充足,也不存在房顶上做防渗漏的问题。光伏收益长,有20年,还省心。这样的话,他做这个分布式光伏就不需要耗费人力了。”
不过,当帮扶干部把发展屋顶光伏的想法告诉樊忙民时,他却并不情愿。
樊忙民:“主要是投资比较大,下来就要四五万元呢。咱农民么,四五万元也是个大数目是不是。”
多年的贫困,早已掏空了樊忙民的家底,现在让他一下子拿出四五万元,的确不可能。不过,对于钱的问题,帮扶干部早已替他想好了对策。
张晓龙:“当时咱对他进行政策宣讲,可以贴息贷款。前期的脱贫攻坚期,贫困户可以享受这三年免息贷款,这样先解决他的资金问题。”
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樊忙民和村里另外七户贫困户一起,在家里建起了屋顶分布式光伏,每年可以收入五千多元。除此之外,帮扶干部还为樊忙民家规划发展了花椒、油葵等多项产业,多渠道增加他家的收入,最终实现了脱贫。
樊忙民家通过光伏和花椒种植等多种产业增加了收入,而对于同样住在北蔡村的贫困户樊龙斌来说,他们家的条件并不适合光伏,如果单纯依靠土地,他家脱贫也几乎不可能。
樊龙斌:“困难得很,当时那个情况是,先年我爸去世了,房子盖到这地方也停了,可以说手里就空了,几乎没有钱了。就连妻子看病都是借的钱,连借再贷。”
樊龙斌一家有四口人,以前他在外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几年前妻子和女儿都患上甲状腺疾病。不得已,他放弃工作回家照顾,可这么一来,一家人就没了收入的来源。
樊龙斌:“我心里来说,我当时就没有想争取那贫困户,就是说咱能做么,能凭下苦挣钱呢对不对。”
刚开始樊龙斌没有想当贫困户,可日子越过越难,最后,还是帮扶干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主动找上了门。
帮扶干部解建军:“如果从事养羊的话,只要每年存栏达到六十只以上,年收入就能达到两到三万元,再加上樊龙斌本人也有劳动能力,他过去也搞过养殖业,有养殖的基础,所以咱建议他搞养殖业。”
按照樊龙斌家的实际情况,帮扶干部为樊龙斌争取到了扶贫贴息贷款和产业奖补资金,三年多来帮助他从几只羊发展到了现在六十多只,他们家也实现了脱贫。
樊龙斌:“现在七、八十、一百只羊我随便养,在家里边你看我把娃也照看好了,娃上学我接了送了,然后平时把羊养了,中间来回还能把庄稼也做了,这一年就有两、三万块钱,我觉得很满足。”
合阳县王村镇坊社社区曾有106户贫困户,而导致这些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地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主导产业。从2016年驻村工作队进驻北蔡村之后,帮扶干部先后为村里协调、争取到了多个项目,硬化了巷道路面,修建了灌溉机井。
解建军:“我们根据全村土地面貌的状况,分了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就是水利较好的,交通比较方便的,也就是村子的西边,发展高效农业,可以搞红提、种植果树这些;村子的东边紧靠沟边,我们就是鼓励大家发展花椒、核桃。”
针对群众发展产业信心不足,缺乏产业带头人的问题,帮扶干部还为村里引进了一家农业合作社,建立了一座占地四百多亩的综合农业园区。村民们既通过流转土地增加了收入,也通过入园务工,学习到了农业技能,挣到了固定的工资,最终实现了脱贫。
张晓龙:“原来贫困户不敢干,他害怕保障不了收益,现在是有了保障,再有园区这一块辐射带动,他们就看到了希望。”
通过园区来带动群众发展的不仅是在北蔡村,在合阳县的多个村子,近年来都因地制宜建设了诸多项目不同、规模不一的产业园区。新池镇牛庄村就利用光伏下的闲置土地,建起了一座香菇园,而在相邻不远的南沟社区,则结合自身土壤等自然条件,发展了一千五百多亩的连片葡萄园。
新池镇南沟社区党总支书记肖万顺:“这地方一个是海拔高,667米,无霜期长,另一方面光照强,特别是海拔高的区域风速好,适宜葡萄生长。”
今年45岁的秦德红以前就是靠打零工挣钱,看到社区号召大家种植葡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秦德红从最初三亩葡萄,几年下来葡萄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20亩。
村民秦德红:“这个干起来有参考嘛,比如说邻居人家为啥弄得这么整齐这么好,见人家到跟前叫个叔啊啥的,发上一根烟给说一下,你这是咋样弄的,这个可借鉴的事情多了,发展起来就顺利很多。”
新池镇南沟社区党总支书记肖万顺:“连片经营的好处,一是在规划期间,不浪费土地,资源能充分得到利用;另一方面,做这么大的规划,主要是技术便于交流掌握,你干啥他干啥,专家来好指导也好操作,第三个就是规模化形成了以后,客商包括销售就有了规模效益。”
社区、合作社统一规划,政府为大家修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群众只用投资建棚,还享受建园、种苗等各项补贴,最后还有合作社帮助大家联系销售。秦德红从过去不知道干什么,到现在脱贫以后带着周围群众一起干,收获的不仅是经济收入,还有满满的自信。
秦德红:“卖得好了能卖二三十万元吧,我现在都有了雇工了,能叫人家给我干了。”
针对当初贫困群众产业方向不明确、自身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合阳县通过村村建园,因镇、因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方式,为他们找到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最终实现了全县的脱贫摘帽。而随着这一发展方式的持续发力,今后,当地群众的致富路一定能越走越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编辑:王潇涵
忒色 摘下被汗水浸透的骑行手套,露出掌心磨出的老茧,王亮亮说,“组织骑行活动的2年多时间里,我见过凌晨3点的灞河,也遇到过暴雨中的同行者 2025-04-18
忒色 记者在西安兴庆宫公园走访时,发现很多游客在牡丹花前作画,闫方煜就是其中的一个 2025-04-18
忒色 “现在电压稳得很!”经营面摊20年的摊主张师傅说,“汇通夜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各种大型LED广告牌做得很漂亮,宣传效果好,灯火通明的感觉美得很!”张师傅说,电力人员经常来各摊位检查用电设备,还会给他们讲解用电安全知识,服务很贴心 2025-04-07
忒色 凤鸣未央,跑醉春风——2025西凤375酒全民健康跑欢乐收官 3月29日清晨,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内春意涌动,三千余名跑友迎着晨曦齐聚,共同见证2025西凤375酒全民健康跑的激情开跑 2025-03-31
忒色 同时,“宝宝巴士”线路具有路程短、站点少等特点,可有效填补现有常规公交线路的空白,提升乘客出行的便利性与公交运营的效率 2025-03-25
忒色 本报讯 (记者 李卫)3月19日,2025西安赏花季暨春游周至好风光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举行 2025-03-20
忒色 //toutiao.cnwest.com/dev/preview/23038091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入藏日军侵华罪证文物史料http 2025-03-20
忒色 2025-03-07
忒色 本报记者 朱娜娜 摄当27岁的河南姑娘蒋迎春回老家结婚时,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雁南一路的“泡菜米线”店贴出的“歇业通知”意外变成了一面“祝福墙”,密密麻麻的留言写满了顾客们的美好祝福 2025-03-07
忒色 这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今年首次开行的“药王山庙会”旅游专线列车,它的目的地是铜川市耀州区一年一度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药王山庙会 2025-03-02
忒色 农户只需提供种植计划,即可获得从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到移栽指导的全链条服务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