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研学旅行深受学生喜爱。记者 程刚摄
杨凌,因其雄厚的农科优势,被誉为“农业硅谷”“农科新城”。在这里,人们可以享用各类绿色无公害蔬果,也可以漫步在智能温室大棚里,感受冬日里的“别样暖春”……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旅游部门围绕“全域旅游、全景杨凌”的发展思路,依托当地农业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研学旅行、打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乡村旅游图景、构建“旅游+N”多元模式,推动“全域旅游”不断优化升级,使之成为杨凌又一张亮丽名片。
打造农科特色研学旅行新模式
“这次来杨凌研学,孩子们可谓是收获满满。”近日,来自安康市培新小学的教师李静感慨地告诉记者。通过研学,孩子们探寻了奇趣的昆虫世界,感受到五色土的神奇,追溯了万物生命源头,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知识。同时,大家与钢筋铁骨的机器人零距离接触,体验了机器人的奇异与科技的魅力。
当前,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旅游产业新业态,正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研学旅行资源丰富。因具备农业科技含量高、自然景观优美、人均消费成本低等特点,杨凌以“农”字当头,探索出现代农业休闲产业与研学旅行相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结合农耕地特色,我们打造了集科技示范、新品推广、技术培训、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参与体验等为一体的霖科生态移动农庄,吸引了许多前来研学的师生们。”杨凌霖科生态移动农庄负责人说。
杨凌以农耕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强农,寓学于旅,不断开辟农科研学绿色通道,提升研学旅行品质,形成了集食、住、学、旅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格局。截至目前,杨凌共创建研学教育实践基地14家。其中,陕西九立机器人科普基地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陕西征程(杨凌)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快活林庄园等5个研学点被评为省级研学旅行基地。陕西九立机器人科普基地和快活林庄园分别入围2018全国最美、最受欢迎研学基地名单。
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乡村游
风动檐铃响,庭院花草香,旧物巧“变装”,假山流水潺……这是杨陵街道元树村村民李东城倾力打造的“如是小院”中的景象。坐落于乡间溪畔的这家“如是小院”古朴雅致,不仅开创了杨凌及周边精品民宿之先河,也成为杨凌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新名片”。
近几年,在推进“乡村景点化”的过程中,杨凌坚持涵养每一个村落独有的“性格”,保留田园风光之“淳味”,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形成“一村一景一特色”,绘就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旅游新画卷:享有“葡萄村落”之誉的新集村,传承马氏宗亲文化的毕公村,建有隋文化主题公园的王上村,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田西村,徜徉于“耕读田园 食尚炊兮”的崔西沟村……“传统+现代”的乡村旅游在杨凌比比皆是,现代农庄、美食产品、休闲活动常常令游客流连忘返。
近年来,杨凌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围绕打造一流的农业旅游目的地,整合文化特色资源,大力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努力构筑集生态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镇村,助力农科新城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N”让“农”字旅游添新景
形如霓虹,动若游龙。伴随一声鸣枪,600余名选手骑着色彩艳丽的自行车竞相出发,刹那间赛道上一片绚丽。
这是9月15日在杨凌举办的2019中国·渭河健身长廊第四届自行车联赛总决赛暨杨凌农科城自行车邀请赛,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的600余名选手在这里共享骑行之乐、共赏农科城之美。
截至目前,杨凌已成功举办七届自行车邀请赛。独特的现代农业观光赛道、务实高效的赛事组织与细致周到的管理服务,吸引了省内外体育爱好者纷至沓来。此外,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杨凌农科城汽车越野赛、杨凌网球邀请赛也成为近几年杨凌体育发展新亮点。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仅发挥了体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更为杨凌推动体育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事实上,“旅游+体育”只是杨凌借助农业资源优势丰富拓展旅游内涵的模式之一。在杨凌,“旅游+”还呈现出诸多新样态:
今年中国旅游日当天,在“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暨博览园第七届蝴蝶文化季”活动现场 ,3000余只彩蝶展翅翩跹,游客在沉醉蝶舞之美的同时也全方位地了解了蝴蝶科普知识;今年农民丰收节当天,后稷教稼园里隆重举办了农神后稷祈福暨农耕文化传承大典,300余名观礼者佩戴黄色绶带,祭祀农神后稷,祈愿五谷丰登,感知农耕文化魅力……
像这样别开生面的“旅游+”活动,在杨凌不胜枚举。如今,杨凌因自然美景与农耕文化交相辉映,现代农业与特色产业相得益彰,研学旅行与民宿旅游蓬勃发展,已实现了“旅游+农业”“旅游+商贸”“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水利”“旅游+文化”的“旅游+N”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农民丰收节、农高会、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等各类重大活动,杨凌逐步打造国家级展会游、赛事游、文化游新品牌,不断提升杨凌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助推杨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程刚 见习记者 任莘鑫)
编辑:王潇涵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