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0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救助

时间:2023-06-27 17:19:57  来源:西安国际港务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0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救助

据悉,“十四五”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建立健全灾害监测制度,形成较强的多灾种和灾害综合监测、风险早期感知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夯实防灾减灾现代化建设基础,提高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6月26日,据西安国际港务区消息,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建成集聚速度高、规模大、种类全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0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救助,到2025年,全区防灾减灾救灾机制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灾害防治、减灾公共服务显著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国际港务区灾害预警科技创新中心。

据悉,“十四五”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建立健全灾害监测制度,形成较强的多灾种和灾害综合监测、风险早期感知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夯实防灾减灾现代化建设基础,提高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增加自然灾害救助项目,不断提高灾害救助水平。到2025年,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生产总值比例控制在0.85%以内,年均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控制在每百万人口1.0以内,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控制在1.3万人次以内。

加快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推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避雷、抗洪涝等技术措施,并提供有力支持;对新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和政府重大公益建筑项目以及需要提高设防等级的建筑,符合隔震技术使用条件的必须使用减隔震技术,鼓励其他符合使用条件的新建工程积极采用减隔震技术;对自然灾害易发区内的既有居民小区、大中小学校、医院、农村民居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危化品厂库设施进行抗震鉴定、评估和加固。

健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西安国际港务区加强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区、街道专业化巡查制度,强化两级值班、巡查、监测、险情信息报告专业化建设;面向城市内涝风险、地震灾害等可能发生的多发灾种,依托省、市监测技术,织密覆盖全方位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综合监测治理景区地质灾害点,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灾害风险信息获取能力网络,对各类灾害风险具有较为稳定的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预警能力。

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提升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运作的效能,把“防”与“救”的责任链条紧密衔接起来,严守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安置、恢复重建等各个关口;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完善应急智能播报系统和5G网络,扩展社会传播节点,建立零延时预警机制,有效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编辑:任晓彤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