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林区文艺路街道林雁社区心晴雅苑小区的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活动,吸引居民参与(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小区这两年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路面干净,车位规整,住着心里亮堂。”11月4日,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街道南院门社区芦荡巷小区居民孙媛说。
芦荡巷小区的变化,反映了碑林区探索推行“党建引领+五型共治”小区治理新路径取得的实效。
据介绍,碑林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创新构建“小区物管、小区自管、酬金共管、国企综管、社区微管”治理模式,让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全面升级。
小区有了自治合伙人
在芦荡巷小区,分类垃圾桶整齐排列,车辆有序停放在车位上……这些都得益于小区自治合伙人。
南院门社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联合驻地单位、两新组织、党员骨干、热心居民等组建自治合伙人队伍,通过“板凳议事会”“圆桌协商会”等形式,共同决策有关居民利益的大小事务。
“小区的事,得让居民自己当主角。”南院门社区副主任高宏点出了老旧小区治理的关键。
高宏是小区的自治合伙人,也是“板凳会”的常客。“居民提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比如针对停车问题,我们组织车主协商,划定车位、安装闸机,将费用公开公示,让大家都满意。”他告诉记者,现在,小区不光环境变美了,设施丰富了,在小区的公共事务方面,居民也从“站着看”变成了“抢着干”。
柏树林街道建南社区推行“自管”模式,以备案社会组织“享生活”为纽带,组建居民自管小组,协商解决了装门禁、划车位、通网线等问题。
张家村街道文康社区含光苑小区让居民“当家”。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业委会,由居民投票选出物业负责人,聘期一年。负责人聘期结束后,由小区居民重新竞聘上岗。
“我们通过给换热站加装循环泵提升供暖温度,清理了楼顶和楼道堆积多年的垃圾,加装了充电桩和遮雨棚,还新增了健身器材和晾衣绳。新模式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居民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心了。”文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海丽说。
多方联动破解治理难题
物业管理混乱、公共收益不透明,这些曾是文艺路街道林雁社区心晴雅苑小区的“老大难”。在社区党委指导下,小区通过业主大会表决推行“酬金制”物业管理模式,由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共同管理物业费,按收费额的10%计提管理费,并定期公示收支明细。
“预算细致、过程透明,让我们消费得明白。”业主潘武军说。
作为西安市首家业主主导的酬金制物业服务小区,心晴雅苑业委会成立以来,为业主创造公共收益近千万元。“这些收益全部投入小区建设,比如检修电梯、更新消防设备、建设封闭式车棚等。”心晴雅苑小区业委会办公室专职秘书王迪说,“有业委会牵头,大家的事大家管,矛盾少了很多。”
单位型物业小区的治理难题通过“国企综管”找到了突破口。长安路街道西勘社区西勘小区是以西北勘测设计院家属区为主的小区,虽有单位物业的专业基础,但存在居民组织乏力、活动单一等问题。西勘社区党委牵头构建“社区党委+碑林城服集团物业”的网格体系,凝聚单位物业、爱心企业、党员志愿者等五方力量,打造党群服务阵地,有效破解治理难题。
“我们成立了党建共建联合会和邻里先锋服务队,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洋介绍,通过“为民办事我承诺”活动,小区解决了老旧化、老龄化带来的治理痛点,还打造了“鸿鹄筑梦营”“红色悦享空间”等特色平台。
精细服务温暖群众
人口多、诉求多、矛盾多;服务少、项目少、资源少;改造难、统筹难、协调难……这“三多三少三难”曾是东关南街古迹岭社区古迹岭小区的真实写照。
“为破解困境,社区党委探索‘六微一体’微管模式,以‘微党建’为线、‘微管家’为抓手,把‘小事当作大事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蒋智能介绍,社区组建了由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组成的“微管家”服务队,推进完成了21栋楼1300余户的水电户表改造、天然气入户等工程。
“以前,家里用电跳闸,得自己找电工。现在,打个电话,‘微管家’半小时就到。”居民童志贤对“六微一体”微管模式服务赞不绝口。
针对老年居民多的特点,社区还开展“服务惠邻里”义剪、义诊活动,为社区青少年举办“缤纷夏日 你我童行”暑期夏令营。
“小区物业移动办公桌”是古迹岭社区的特色平台,工作人员带着问题到现场,听取居民“微心愿”。
去年以来,社区增配消防设施50余套,规整室外线路800余米,还表彰了10名“小区能人”。从“三无”小区到“三有”家园,“微治理”让居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是基础性、普惠性工作,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长治久安。”西安市碑林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党江林表示,碑林区将推动“居民需求、物业服务、小区治理、社区管理、企业助力”五方融合,让“五型共治”模式更成熟、更高效,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记者 屈荔鹏)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