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真金白银”的福利,但不少企业却因操作不当导致无法享受优惠甚至面临税务风险!小编盘点了三大常见问题,手把手教你合规享受政策红利!
啥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简单说,就是公司花在研发上的钱,在算企业所得税时,能多算成本。比如今年研发花了100万元,常规只能扣100万元,但政策享受后,最多能扣200万元(集成电路企业最多能扣220万元)。
谁能享受?
一、一般企业(除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之外):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二、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取得相关部门资质):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20%在税前加计扣除。
如何享受?
预缴申报享受:
1.企业7月份预缴申报第2季度(按季预缴)或6月份(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能准确归集核算研发费用的,可以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就当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2.企业10月份预缴申报第3季度(按季预缴)或9月份(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能准确归集核算研发费用的,企业可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就当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汇算清缴申报享受: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统一享受。
享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发活动不符合“三新”要求?小心白忙一场
易错点:企业误将常规技术改造或简单重复性工作视为研发活动享受政策,导致后续管理发现不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规定,面临补税和滞纳金风险。
避坑指南:
一、明确“三新”标准。研发活动需符合“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要求,建议对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自查。
二、巧用“负面清单”。下列活动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1.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4.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留存资料不齐全?缺一项都无法享受
易错点:企业未按留存资料清单完整保存研发项目计划书、费用明细、成果证明等资料,无法证实研发活动业务真实性,申报时“有口难辩”。
避坑指南:可在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查询,对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28号)、《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管理目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等查看留存备查资料详情。
小技巧:建立“一项目一档案”电子化管理,随时备查!
研发人员工资薪金&固定资产折旧分配不合理?分摊比例是关键
易错点:研发人员兼职多项目或非研发活动,但未按工时分摊工资,研发与生产共用设备未区分研发与生产用途,导致费用归集被质疑。
避坑指南:
一、人员费用:专职研发人员工资100%计入,兼职人员需记录实际研发工时(如工作人员打卡记录等)。
二、资产折旧:专用设备全额计入,共用设备按实际使用时长或面积比例分摊(如实验室每月使用记录)。
三、工具推荐:使用ERP系统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自动生成分摊数据,省心又合规!
要把政策用足用好,细节决定成败!依法依规合理规划,就可以让每一分研发投入都“抵”出最大价值。
编辑:朱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