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地方戏研究院倾力打造花鼓戏《月亮光光》《若河》全国展演超百场

时间:2024-11-26 09:07:43  来源:商洛地方戏研究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洛地方戏研究院倾力打造花鼓戏《月亮光光》《若河》全国展演超百场

由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创排的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及《若河》,作为该戏种在新时代的凝血之作,已在全国各地展演上百场,场场爆满,斩获了包括“文华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由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创排的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及《若河》,作为该戏种在新时代的凝血之作,已在全国各地展演上百场,场场爆满,斩获了包括“文华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今年,《月亮光光》全国巡演返商之后,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全体演职人员立即投入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戏乡声韵”优秀剧目展演的演出当中,9月28日至10月10日,共8场演出4部大戏,10月13日,商洛花鼓现代剧《若河》在全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廉洁文化商洛行”巡演活动。

以剧目创新 传承花鼓魂魄

《月亮光光》和《若河》是近年来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倾力打造的现实题材的现代戏,由著名编剧、导演徐小强老师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辛书善、一级演员李淼带领老中青三代花鼓戏人才创排的精品力作。

这两部戏的题材均取自商洛当地的真实故事,而其中的时间线可谓跨越了几代人的成长路径。

《月亮光光》的故事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刚刚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兰州姑娘李玉芳沿着西安至柞水的崎岖古道去寻亲,命运把这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定格在了秦岭深处。淳朴善良的山民,伸出了关爱的手,她把根扎在了这里,以教书育人回报这个山村,当了30多年的民办教师。1997年,陕报宣扬了她的事迹后,李玉芳这个名字传遍了牛背梁的沟沟岔岔。

1998年,这部戏的创作研讨开始了,最终确定该剧的名字为《野山芳草》,由商洛花鼓戏的代表性人物徐小强执导。1999年,柞水县剧团把它搬上了舞台,连演十多场,场场饱满,座无虚席,至今人们津津乐道。

2001年年底,进行修改提高,更名为《月亮光光》。该剧在第三届艺术节上一举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设计奖、优秀舞美设计奖等全部奖项。随后又斩获了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上摘得曹禺戏剧文学奖·特别奖,田汉戏剧一等奖;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在第十八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上,应邀晋京参加国庆55周年献礼演出。

2024年9月,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淼再度领衔主演,带剧在苏州、安徽、成都、山西相继演出,感动了所过之地的观众。

时代的车轮滚滚,戏剧在守正与创新间传承精魄。

2022年,由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国家一级编剧徐小强执笔并导演、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创排、一级演员李淼领衔主演的花鼓戏《若河》公演了!2小时10分钟之久的演出现场,无一人离席,看到主人公多次救助乡村老人的感人处,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观众不由潸然泪下。

《若河》以全国模范敬老院院长、丹凤县商山敬老院创办人徐升莲为生活原型,讲述了主人公若水排除万难、历经万苦办养老院的故事,刻画了半个世纪的一幅世相百态图,宣扬了古圣贤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思想,阐明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深刻道理。为突出浓厚的商洛地域特色,在舞台呈现上,主创团队别出心裁地将“商山四皓”“摩女跑云云”“洛水谣”“编帽曲”“渔鼓”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其他非遗,融入其中,组成非遗矩阵,呈现出多元态的生动表达。

2023年,《若河》荣获陕西省第十届艺术节“文华大奖”,2024年作为“廉洁文化商洛行”的精品剧目开启了巡演之路。当中华传统美德、乡风文明真谛被悦耳动听的花鼓戏,用简单易懂的群众语言唱给群众,所到之处,皆是掌声与热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将这些美德渗透到当代年青一代人的思想中,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我想最真诚的,还是用真实的语言特点、故事情节,把真实的社会展现出来。”徐小强如是说,今年已经年过七旬的他,用这部戏把爱与大义传了下去。

以人才接力 续唱秦岭幽兰

商洛是闻名全国的“戏剧之乡”。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尤其重视以商洛花鼓为代表的非遗保护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目前,商洛市各级文化部门致力于对当地非遗项目的保护,不仅成立了商洛市非遗保护领导小组,确定了商洛花鼓的传承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还建立了商洛花鼓档案,编纂出版图书和资料,对一些经典剧目进行录像保存,进一步将商洛花鼓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写商洛、演商洛、唱商洛,创作演出具有商洛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节目,传承和发展优秀地方特色文化,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和初心。”李淼说。

历经千百人的打磨,商洛花鼓戏,已经从以前的小曲磨成大戏,从地摊儿搬上大舞台。多个花鼓戏剧目还受邀到加拿大、美国、乌克兰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演出活动,把中国传统艺术带出了国门,以秦岭深处的幽兰小调,传递着中国温度。

编辑:史耀晖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