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冕宁构建“空地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时间:2025-05-16 16:15:05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冕宁构建“空地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建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整合所有可用的人力物力资源,组建各级基层应急管理队伍1042人,配强县应急管理局干部职工力量,形成应急联动、相互策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格局,按季度全覆盖、零死角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261ef2711267f66dc521e86b7908847b.jpeg

5月16日,四川、陕西两省记者沿着长征红色地标,来到彝海结盟地—冕宁。此次活动冕宁站点以“红色旗帜下的新时代应急队伍”为主线,集中展示了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以及应急队伍建设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了群众对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的重视与支持。

d66004a3496e55d6fc57d07995102398.jpeg

自2021年以来,冕宁应急始终树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州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筑牢森林草原防灭火防线,不断增强应急队伍综合能力。

dac39e2e971630ba0371faaa3ddca196.jpeg

建强“五大体系”,持续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建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整合人力物力资源,组建各级基层应急管理队伍1042人,配强县应急管理局干部职工力量,形成应急联动、相互策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格局,落实季度全域风险排查机制。二是打造2800平方米“全灾种、一站式”多合一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监测预警信息与实景图像传输“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承接应急部、省州、县乡5级应急系统视频调度、会议会商。三是实体化运行县应急指挥中心专班,形成“统一指挥、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响应。四是科技赋能应急通信,组建专业保障分队,19个乡镇(街道)均配备1台背负台,县级领导、县级相关部门及部分村(社区)配备131部天通卫星电话,建配短波基地、短波车载台、数字集群基站固定台、通信保障车等多种复合通信系统,确保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通联。五是强化多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应急委、县安委会、县防灾减灾救灾委统筹协调作用,发挥公安、交通、气象、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值班值守、群策群防群治。

落实“三大举措”,全面推进防灭火一体化。构建“六大”工作体系,建立县级领导包乡,县级部门(单位)、145名乡镇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户,巡山护林员包区块“五级”包保责任体系,“以水灭火”基础设施体系,“立体式”监测预警、联动防范体系,“空地”立体式监测预警、联动防范体系,“四个带动”群防群治体系,以及奖励惩罚体系。推行规范管理“六化”模式,推行“机制化”运行、“清单化”作战、“模板化”建设、“制度化”管理、“手册化”操作、“长效化”治理,打造绿色防火新样板和林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抓牢“六个”重点,建立分区分级响应制度,特殊重点时段及橙色红色高火险预警等级时段,包乡县领导下沉一线蹲点值守、靠前办公;管住重点目标,排查整治油库、气库等重要设施和林边林中企业单位,确保重要设施重点目标绝对安全;管住重点人群,落实“网格化”“一对一”“多对一”监管措施;管住重点部位,人工清理“五周五缘”可燃物,有效减少林下可燃物载量。管住重点线路,林牧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组严格按照“四查”要求,常态化开展林牧区防火隐患排查整治;管住重点林区,橙色红色预警期间,对“火险区”,实施封闭式管控,重点部位实施“洒水减患”作业,高危火险时段暂停林区施工,大风预警实行拉闸限电,最大程度降低火灾风险。

聚焦“四项重点”,筑牢防汛“安全堤”。健全工作机制体制,成立县防汛防地灾联合指挥部,整合应急、水利、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力量,“一办六组”人员实体化集中办公、实战化开展工作,压紧压实“三长两员”和受洪涝地灾威胁的在建工程工棚营地工作责任,做到人员不缺位、工作不脱节。落实落细预警转移“闭环管理”,制定落实《冕宁县防汛防地灾预警响应流程图》,及时传递预警预报信息,做到预警信息传递和接收形成成闭环管理。刚性执行“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扎实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各项准备工作。落实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强化毗邻地区之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联防联控,切实做到“超前研判、及时预警、精准调度、安全转移”。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做好汛前排查,实施汛前疏浚排险,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整改不停”要求,紧盯集中人口密集区和重点部位,对重点项目、公路、铁路、旅游景区、水利设施等重要场所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治理、早消除。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应急准备,建立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应急等行业抢险物资台账,落实防汛应急抢险物资即用即补制度,确保防汛防地灾物资储备充足,制定队伍调度办法。强化避险转移,组织开展危险区、隐患点、在建工地营地点位避险演练,检验、修订“一点一册”应急预案,按照“两通七有”标准,新建投用79处避险场所,解决1.7万余人的临时避险安置。强化资金保障,落实山洪泥石流监测点工作经费、投亲靠友避险转移补助、租房转移补助。强化宣传教育,通过群众坝坝会、安全培训班、警示教育片等多渠道、多形式,持续开展防灾责任人业务知识培训和群众识灾避灾知识宣传。落实长效治理措施,实施常态监测,落实15个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常态化监测避险,实施避险搬迁,动员受威胁户“全力防、有序搬”,从源头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实施工程治理,统筹各类资金2959万元,实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29个,总投资2900余万元实施7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排危除险项目,分批推进中江河、龙洞河、安宁河(分段)防洪治理,有效降低汛期洪水隐患。

1324929b02ba4ac051c4f90bcba2e9b5.jpeg

90年前,在彝海边上书写了一段结盟佳话,90年后,红色旗帜下的新时代应急队伍将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怕苦难,英勇奋斗,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守护人民幸福安宁生活。

编辑:闫如钰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