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个经济”添动力 赶超跑出加速度

时间:2019-01-27 09:41:22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西:“三个经济”添动力 赶超跑出加速度

新时代,新作为。陕西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追赶超越、破解难题,且看三秦大地,“五新战略”宏图正起,“三个经济”风生水起。


门户经济 打造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占门户者,得天时也。

陕西有着特有的文化基因,自古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汉代张骞从陕西出发开辟了横贯亚欧的古丝绸之路。

西安城墙迎宾礼。西安城墙管委会供图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再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一重要使命使得陕西再一次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期。

作为门户,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宝鸡是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自古就是交通要塞。咸阳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延安被誉为“三秦咽喉、五路襟喉”。杨凌是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个经济”开启以来,陕西以搭建平台为重点,加快“一带一路”五大中心、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充分发挥陕西向西开放的前沿作用。

2017年4月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陕西自贸区实施范围将涵盖3大片区:西安片区83.85平方公里、西咸片区35.84平方公里、杨凌片区10.21平方公里。

陕西自贸区。吴超 摄

西安经开区管委会自贸办主任饶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自贸区经开片区自成立以来,西安经开区探索了‘一园两国’合作模式,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陕西产能”走向国际。”

自贸区带给西安经开区另外一种变化就是自身实力的提升。西安市经开区成立20年以来,累计增加企业数量3万多家。而自贸区成立20个月以来,经开区累计注册企业19238家,同比增长289.83%,注册资本总计3428.10亿元,同比增长379.18%。

微信扫描二维码,上传身份证、照片等就能远程办营业执照。2017年7月1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陕西自贸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在综合服务大厅,称赞这项改革让群众不跑腿就能办事。

这枚小小的数字图标,承载的却是陕西“简政放权”的大事。一年多以来,利用诸如“微信办照”等电子化政务服务办事,早已是陕西民众的常态。

杨凌自贸区全景图。杨凌示范区供图

作为唯一一个现代农业自贸片区的杨凌,更是在“长袖善舞”地发挥自身农业优势同时,“长风破浪”深化放管服,提升行政效能。从立项到办结,建设施工项目只需35个工作日;15大类315项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自助办税服务厅24小时不打烊。

与此同时,借助自贸区平台,向世界播撒“开放 合作”的种子:目前,杨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国际合作园区总数已达到7个。

西安爱菊集团切身体会到自贸试验区的红利,“就拿我们从哈萨克斯坦采购的2000吨初榨食用油来说,通过“舱单归并”新模式,原来需要申报86票的货物,现在仅需2票,节约通关费用95%。”西安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感受颇深。

截止2018年12月31日,陕西省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35021家,新增注册资本5628.55亿元。其中新增企业24515家(含外资企业321家),企业注册资本5610.355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8.669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578家。

自贸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陕西外贸进出口值的突破。2018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达到了3513.8亿元人民币,增速位列全国第三。贸易合作伙伴数量也不断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出口高于平均水平。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陕西产业升级持续推进,陕西企业在整合全球资源的过程中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居西部第一,旅游市场成为开放窗口。

除自贸区外,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农高会等成熟平台,也为陕西的开放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众多开放平台的构建、开放元素的汇聚,让陕西开放型经济活力更足、实力更强。

2018年5月中旬,第三届丝博会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位政要、1900余名境外嘉宾将投资兴业的目标瞄准陕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省外企业通过开放之门,为陕西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将促进陕西以高质量的发展吸引资源,以优良的营商环境集聚资源,并以安全的信息保障加以巩固。同时,门户经济的发展将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助推陕西追赶超越。”西安邮电大学副教授侯光文表示。

流动经济 激发陕西经济发展新动力

占流动者,得人和也。

深冬的关中平原,万物萧瑟,在为春天的生机勃勃积蓄着新的能量。

陇海铁路线上, “长安号”货运列车往来于这条繁忙的铁路大动脉上。来自陕西乃至全国的商品通过“长安号”与中亚和欧洲国家进行着频繁的商贸互动。

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235列,其重载率达到99.9%,重载率、货运量和实际开行量均居全国第一。

这些行驶的列车与西安小伙元朝辉有着密切的关系。2015年元朝辉成立了从事面向中亚、俄罗斯跨境电商业务的西安丝绸之路电子商务公司,并从2017年开始成为“长安号”的用户。

目前,元朝辉的公司已通过长安号累计发送货物134.83吨,商品种类涵盖鞋帽、五金、灯具、电器等。“长安号”为元朝辉的公司提供了便捷。长安号’开行频次增多,增加了货物种类,解决了物流的时效,物流配送周期缩短了一半。

2013年11月28日开行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西安国际港务区供图

从2013年11月28日,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发车,经过6天时间,班列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2017年11月10日,“长安号”从北欧芬兰科沃拉出发,途经四个国家,用17天时间走完9110公里全程,该线路也是北欧地区首条往返中国的国际联运铁路线路。

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集团袁小军介绍说:“如今,出口货物从前几年的工程机械、装饰装修材料等,品类逐步扩展到汽车零配件、电子元器件以及一些高端制造产品。”

根据西安海关统计,“长安号”在2018年第一季度出口机电产品8860.3万美元,增长7.3倍,出口纺织品6325.4万美元,增长15.4倍。

流动经济,贵在人才。陕西自古以来就是各类经济要素聚集和发散之地。陕西依托自身区位、资源、科教、人才等优势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在全省加速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陕西科教实力雄厚,有108所高校、其中8所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2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67名两院院士、17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150多万在校大学生。

陕西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户籍改革为核心大力招揽英才。2018年11月21日,北京理工大学学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家伟落户西安市经开区,成为2018年落户西安的第70万个人“新西安人”。

2018全年,西安市新增“新西安人”795166人。其中博士以上1253人,硕士研究生26762人,本科237543人,大专151121人,中专、技校55786人;人才引进32126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人口的63.5%。

国内外企业与人才的流动汇聚,释放了陕西经济的“新活力”,为进一步打通能源供给在区域经济的合理流动提供了积极助力。下一步,陕西将以陕北高端能源化工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化同国内外能源合作,努力形成更多能源化工高端价值链。

“流动经济通过人才、物质、资金、知识、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和融合,将实现经济效益与发展动能的倍增。通过改革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的共享、人才培养的供需沟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吴刚表示。

发展流动经济,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支撑。2017年,海航现代物流总部和京东全球物流总部落户陕西,普洛斯、顺丰等知名物流企业也纷至沓来,一条以西安为中心,布点陕西、辐射西部乃至“一带一路”的现代物流新经济走廊正在形成。

未来陕西将持续推动“三个经济”发展,做强做大门户。发挥第五航权功能,完善国际客货运网络,同步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临空经济聚集发展。提升枢纽功能。按照“五通”要求和国家物流枢纽规划,推动“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并加强陆空港联动、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强西安、宝鸡、延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

“通过发展“三个经济”,建构陕西现代经济体系骨架,通过产业发展和科技教育使“骨架”长出“肉”和“大脑”,是实现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可靠途径。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任保平认为。

打破自然、地域限制,让货畅其流;打破体制、机制藩篱,让人尽其才;搭建各种平台,让资源高效配置。流动经济的发展,不仅让一张网能在此勾连万物,更让一座城吞吐着承古纳新、开放包容的天地豪情。

“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陕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步伐的重要抓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陕西再次站上了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为我们发挥枢纽和门户优势、补齐开放不足短板、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说。(记者 袁飞 吴超 张伟)

编辑:丁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